宋慰祖
北京市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一级巡视员、工业设计高级工程师
导语
数字化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创新利用方面的主要方式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特别是科学技术与美术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北京作为文化古都与世界设计之都,应该成为文物数字化传承保护的排头兵,成为国际的领先者。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教育在文物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当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教育体系搭建为数字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人才储备。
科技文化融合实现传承利用和保护创新
许多专家谈到了数字化在文化遗产传承当中如何去实现,也做出了很多探索,出现了很多作品。但是我们还要从本质上探索,为什么在文化遗产保护当中运用数字化?其实这取决于数字化的文化遗产目的为何?传承保护,创新利用,这是我们运用现代数字化手段来破解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当中存在的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的主要方式。
我们实现数字化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创新利用的手段是什么?从工业设计角度来看,通过科技和文化融合实现传承利用和保护创新,主要是实现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经济,法规标准等集成来创造满足文物保护所需要的作品、产品。我们运用数字科学技术去传承保护传统文物,恰恰是内容的核心。北京应该成为文物数字化传承保护的排头兵,成为国际的领先者,这不是自吹自擂,也并不是自我标榜。北京首先是全国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我们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目录中排名全国第一。现在的中轴线申遗工作,恰恰是北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其二,北京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设计之都,2015年北京成立了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2008年在意大利都灵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我与汉斯先生相识,并就北京设计之都进行了研讨。2012年北京作为创意城市网络中的世界设计之都成功获批。2015年,北京又成功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我们既有历史的传统文化,同时又有世界唯一的可持续发展二类中心。无论在创新还是在设计上面我们都有自己的优势,这也正是北京应该承担的责任。
北京设计之都
教育体系搭建为数字化遗产保护提供人才储备
在过去的实践当中,我们一直在持续调研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北京也构建了诸多高校建立起来的数字化文物测试、文物设计、文物保护机构,比如在北京建筑大学成立的机构,是北京市科委认定的高技术中心,专门对我们的历史文物进行文化测量。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呢?2008年首尔崇礼门被大火焚毁,重建时没有任何照片,只能凭想象。另一个例子是2019年巴黎圣母院被焚毁,但是巴黎圣母院因为使用数字化进行了测绘保留,所以完全能够进行原址原样的恢复,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文物保护和传承,不是简单制作路线图和网上的展示平台就是文物保护,文物保护真正的根本在于我们如何如实地去保护、传承、记录我们的传统文物。
巴黎圣母院
在文物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当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我们在北京构建了从职业院校到高等院校,包括博士学位的人才培养构建体系。在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我们整体用数字化复原了圆明园。2015年我们在丰台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非遗设计专业,去年又构建了元宇宙与文化遗产设计专业,目的在于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有人才能够实现数字化与文物的链接。
三维扫描建立的数字大水法
此外,我们也和北京联合大学形成了“3+4”的联合培养,在2022年9月第一批联合培养的学生已经正式全部升入北京联合大学。去年教育部正式将文化遗产与设计专业作为一项专业,可以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2021年又成立了元宇宙与文化遗产设计专业,今年我们在大兴职业学院也在指导建立了数字博物馆与设计专业。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套系统,能够推进北京市的文物,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进行保护,为后人留下我们的文物。
近年来,我们建议将大运河博物馆打造成一个中国第一个数字大运河博物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缺少文物,因为大运河100多年的断流,很多文物都没有了,但是我们可以从数字化的角度打造成中国唯一的大运河数字博物馆,这也是实现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
数字化展陈示意图
综上,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应统筹规划分级分批建立文物数字化采集机制。
第二,建立规范的通用数据库,实现数据原真性,刚才大家都谈到的是应用,来规范化保存和社会化共享、共用。
第三,拓展数据外延,推动文博文创产业发展。
图片来源:专家提供;北京政协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专家观点,不代表创意中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