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文旅元宇宙的当下之路
陈洪
北京邮电大学交互技术与体验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导读
文化遗产活化不仅仅是动态化,更是文物及其原生环境在时空一致性上的复原。当今的数字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元宇宙技术体系,这对于文化遗产的时空一致性复原有很大的帮助。文博文旅实体场景是元宇宙最佳的天然入口,既可满足其物理在场的沉浸感,又实现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将成为文旅元宇宙这场虚实革命中的关键一环。在场景事实上,所有的文化遗产、真实的文化遗产的遗存,我们可以让虚拟内容尽情展现我们希望表达的真实文化内涵,从而让我们的文化遗产,在虚实融生的情况下,更加具有表达力,也更容易构建商业的过程。
文化旅游和文化遗产对活化的需求
第一,不论是文化遗产还是文化旅游,对活化都有非常强劲的需求。文化体验是深度体验,静态呈现的诠释力不足。信息是衰减的过程。这是文化遗产原生环境所产生的信息弱化,比如兵马俑的形态、想象当中的《赤壁大战》和赤壁遗址,以及在博物馆里面看到的当年陆基金属的部分。
文化遗产活化不仅仅是动态化,更是文物及其原生环境在时空一致性上的复原。离开原生环境,包括文物所处的物理空间和时间,信息弱化非常难以弥合,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数字化的手段和方法,传统的数字活化手段在时空表达上存在表现力和成本的挑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优化探索,包括室内的一系列的手段、室外的实景演出等。
多元理解的元宇宙和多元的选择
当今的数字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技术体系,或者是一个新的技术的一种综合化的应用生态,它的名字叫做:元宇宙。元宇宙从它的名字和它的内涵,本身就带有非常浓厚的时空的基因,一提到宇宙其实是一个广阔的空间,我们在如此广阔的空间中旅行的时候,能够驾驭的速度太慢,因此自然想到能够去跨越时间,所以元宇宙其实是一个时间+空间的时空概念。这样一套技术体系对于文化遗产的时空一致性复原有很大的帮助。
过去一年大家有非常多的对元宇宙的探索,在这个过程当中,元宇宙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不同的流派,不同的理解方式,不同的实践方式。因此元宇宙带来的数字赋能技术体系有非常大的差别。大家耳熟能详的是脸书提出的元宇宙愿景,这些场景都非常美妙,但目前这些场景也都在技术实现过程当中,还不是完全的事实。
在脸书里我们能够看到和脸书非常强的基因匹配特征,因为它是社交网络的企业,非常强调拥有自己的虚拟身份。而且在这个空间里面要进行社交互动,是要跨越时空的互动。这是一种做法,虽然这个产品还在研发当中。
我们能够看到一种游戏化的流派,游戏建立和真实世界所对称的或者相通的一个平行的元宇宙观,其实非常多的游戏都是元宇宙观的一种体现,这也是元宇宙的一种实现方式。我们看到有很多产业的实操,其实它在构建一种线上的平行世界。
比如微软也有它的元宇宙观,“所谓元宇宙,就是一个由人、物、场等要素构成,借助数字替身所组成的数字世界。我们可以把元宇宙想象成互联网的新版本或新愿景,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任何设备登录自己的个人虚拟身份,进行交流、协作和分享。1992年以来,越来越多代表着一种元宇宙的表达方式,或者元宇宙观的各种作品的出现。
这些作品以影视作品居多,另外是游戏的作品。我们很早就能够看到用影视的方式展望元宇宙时代,2003年,游戏的方式在就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线上的平衡元宇宙的实际操作。大家探讨元宇宙,展望元宇宙后,在进行实际操作时,面对一种路径的困惑。当下最接近元宇宙的游戏,在沉浸感、多元化等方面还谈不上完美,文明二字更是遥不可及。黑客帝国一般的纯虚拟化元宇宙的效果,人类还完全无法实现。这是影视作品给我们展现出来的科幻,科幻目前我们的技术手段是做不到的,因此在过程当中,我们应该立足在今天的人类所构建的物质文明和多元化文化的基础之上构建元宇宙,可能是相对可行的路径。
在实验室里所展现的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基于时空的衔接,VR可以同时和AR的世界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有一种“1+N”基于现实世界的增强和平行放飞的时空,这是实践当中的一些探讨。
元宇宙重塑文化遗产数字活化新场景
面对文化遗产或者是博物馆和文化旅游面对的元宇宙的建设环境,在我们可以把元宇宙的建设区分成几层,在现实世界的实体建设之外,虚拟的线上世界的构建之外,还有虚实融合的层次,这个层次和现实世界融为一体,在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把它从虚拟人、虚实融合的场景以及NFT物品的多个角度进行建设。文博文旅实体场景是元宇宙最佳的天然入口,既科满足其物理在场的沉浸感,又实现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将成为文旅元宇宙这场虚实革命中的关键一环。
在场景事实上,所有的文化遗产、真实的文化遗产的遗存,都可以是我们文化遗产元宇宙的世界观,是所有剧情的容器。在这样的容器下我们可以让虚拟内容尽情展现我们希望表达的真实文化内涵,从而让我们的文化遗产,可以在虚实融生的情况下,更加具有表达力,也更容易构建商业的过程。文创产品不仅仅是在博物馆末端,在整个文创过程均可以构建。从人的角度来讲,我们在所有的文化遗产的体验或者是旅游过程中,都可以去设计真实的历史的观察者和历史的参与者,双重的设计可以让用户得到双重的收获。
从具体案例来看,早期一些在博物馆使用的AR(增强现实)博物馆,在今天可以基于空间计算的能力进行展现,让虚拟内容脱离屏幕,在空间内进行部署,此后我们尝试和一些专用设备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的体验,让观众体验到文物活化的现实场景,体验文物背后的内涵。我们也把XR技术服务和5G结合起来,在敦煌进行了一些旅游实践,在今天来看可能是文旅元宇宙的原形。除了进行平行时空的建设以外,还需要在城市当中探索城市的地标,探索城市的文化遗产,获得相应的收获。用户会体验洞窟建造的过程,了解这些佛像,这完全是平行时空里一个洞窟的再造过程,创建的素材需要到城市里体会城市地标。这是当时游戏实验的设计理念,它可以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事件当中去,成为城市的探索者,而不是沙发上玩游戏的过程。
在文化活动方面,我们尝试把冬奥会开幕式的小白鸽成果持久化,服务市民文化生活和文化遗产的体验。我们也希望相关技术方式能够服务于中轴线,服务于北京典型的文化遗产。把相关的元宇宙的这种虚实融生的方式,在中轴线上能够得到好的应用。
技术能给我们带来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我们在保持好奇和探索的时候,走过来的每一个实践都是未来之路,也是我们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未来之路。
演讲出自“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共同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