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冯薇薇):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医疗健康产业格局。2025年5月17日,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办的“数字转型创新、智绘健康未来”研讨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成员、大会会员代表,以及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驻华使领馆、中国国内头部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医疗健康领域互联网企业等150余名代表现场参加会议,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健康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经验。
政策引领与全球视野:AI赋能医疗健康的战略布局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致辞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在致辞中强调,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中国正迈向一个以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以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为支撑,重塑产业生态的智能创新发展阶段。对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健康,王京涛建议推进医疗机构与科技企业跨界融合创新,降低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门槛;建立涵盖医学、伦理、法律和技术领域专业意见的评价机制,以人为本筑牢风险防控屏障;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协同普惠发展。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致辞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从国际机构视角分享了AI赋能医疗健康的全球实践。他介绍,世界互联网大会自成立以来,持续搭建对话平台,推广行业最佳实践。例如,2024年入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的腾讯“红雨伞计划”,利用AI技术简化偏远地区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流程,已累计惠及20多万适龄女性。针对智慧医疗发展,任贤良提出三点倡议:深化全球合作打造数据流通新生态;完善治理框架促进技术向善发展;夯实人才基础塑造创新发展新动力。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视频致辞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在视频致辞中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潜力与实施路径。他指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医疗服务的供给与获取方式,其加速科研进程、优化疾病监测、助力患者管理的能力已得到充分验证。他特别肯定了中国在数字健康与人工智能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此外,他强调基于伦理原则和清晰政策的良好治理至关重要。“人工智能必须安全且公平,应当缩小健康差距,而非扩大鸿沟。”他说。
这些观点凸显出,AI医疗发展需要政策引导、国际协同与人才培养的多维支撑。
智慧医疗生态构建:从技术创新到系统变革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李海洲发言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李海洲以“迈向通用医疗人工智能”为题,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他指出,医疗AI必须实现“类脑思考”和理性分析,必须能够清晰展示推理过程。在他看来,疾病诊断是复杂的推理过程,要把推导过程全部教给大模型,使大模型做推导的时候能够充分思考,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北京协和医院纪委书记杨敦干发言
“不是‘AI+X’,而是‘X的AI次方’。”北京协和医院纪委书记杨敦干分享了协和在AI应用方面的系统思考与实践。当前,协和医院已部署多项人工智能应用,覆盖患者服务、辅助诊断、医院管理等多个场景。杨敦干认为,AI与医疗的融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会产生化学反应般的深刻变革,他特别分享了“太初”罕见病大模型的突破,该模型通过极小样本冷启动的方式,实现了覆盖全流程的辅助决策功能,打造了罕见病精准诊断的新范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副主任朱立峰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副主任朱立峰,从数据、算法、应用三个层次分享了瑞金的AI创新体系。瑞金已构建了高质量医学数据集,在多模态大模型研发方面,引入“慢思考”机制,实现与病理科医生的有效对话。在他看来,无论是算料准备,还是模型研发,都是为了开发多元化的场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优化医生感受,同时赋能高效管理。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视频发言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通过视频分享了“5G+AR”远程急救等创新应用。该院完成了国内首例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辅助胆囊切除术、国际首例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辅助肝脏切除手术,突破地域限制,让优质医疗资源通过5G技术触达偏远地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黄进发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黄进强调,人工智能在医院场景的落地,必须以扎实的数字化转型为基础。华西医院的核心策略是以数据为牵引,以患者、师生员工、用户为中心,通过重构业务流程和整合信息系统,将大模型和真实医学场景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一院多区体系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革命”。
这些案例证明,AI正在从单点应用转向系统性变革。
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医疗AI的创新实践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发言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从产业视角分析了医学装备与AI融合的发展现状。她介绍,人工智能和医学装备技术深度融合,展示出行业发展的潜力。侯岩指出,AI赋能的医学装备已在辅助诊断、药物研发、远程医疗、辅助决策等多个场景落地。同时她也指出医疗AI发展面临的挑战:数据开放与确权问题、伦理合规边界、监管与创新的平衡、商业化模式等问题都需要各方协同努力推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闵栋发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闵栋系统分析了医疗AI的技术趋势和应用前景。未来大模型将向多模态、真实物理环境交互方向演进,具身智能正成为AI发展的新方向。在他看来,大模型诞生之日起就向各个垂直行业进行渗透,医疗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他认为,在医疗服务、医院运行、数字陪护、医药发展、医学研究等方面,人工智能大有可为,但同时算法成熟度风险、算力资源错配、数据有限等现实问题,也需要行业进一步去思考解决。
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陈颀潇发言
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陈颀潇展示了“智核”工场全要素医疗AI生态,他从人工智能重构医学影像全流程 、助力手术室智能化 、推动慢病早期筛查与管理等方面切入,展示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医学技术革新的核心驱动力。陈颀潇强调:“人工智能的创新永远不会是某一个企业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工作,一定是需要我们构建一个生态,构建一个平台。”
罗氏制药中国肿瘤领域总经理钱巍发言
罗氏制药中国肿瘤领域总经理钱巍从“价值医疗”角度阐述了AI应用的核心理念。“数字化人工智能它只是一个手段,我们要实现的目的是患者获益。”钱巍指出,AI应助力实现精准治疗、高质量服务和多层次医保的协同发展。他认为分级诊疗要实现医疗资源均衡覆盖,而AI可形成患者诊疗同质化和全程服务两大闭环,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
从政策引领到技术创新,从医院变革到产业融合,本次研讨会展现了AI赋能医疗健康领域的丰富实践和广阔前景。正如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所言:“数字转型创新点亮医疗健康的新未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平台的推动下,通过深化全球合作、完善治理框架、夯实人才基础,人工智能必将为医疗健康事业注入更强劲的创新动能,让智慧医疗成果惠及更广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