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频道-logo-城市-190x54

向海图强,外交官走进福建马尾追寻“船政往事”

2025-09-23 08:42:31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石丽敏

向海图强,外交官走进福建马尾追寻“船政往事”_fororder_1

合影  摄影 姚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赵银平):船政衙门、轮机车间、绘事院、铁胁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9月22日,参加2025驻华外交官海丝福建行活动的外交官来到福建马尾的中国船政文化城,深入了解那段向海图强的“船政往事”。

  一部船政史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全面兴起,西方列强凭借先发优势,加速向全球进行扩张,古老的中国面临前所未遇的巨大变局。为挽救危亡,谋求自存,中国人民开始了寻求自强的探索。在此大背景下,船政应时而生。

向海图强,外交官走进福建马尾追寻“船政往事”_fororder_4

总理船政 摄影 赵博

  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为了“防海之害而收其利”,奏请朝廷批准在马尾一带设局造船,培养人才,后命名为总理船政,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负责海防近代化的国家机构。造舰船、办学堂、兴海军、试飞机……雄心勃勃的船政曾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诸多“第一”:第一艘钢甲军舰、第一支新式舰队、第一所海军军官学校、第一个航空工厂等。船政学堂也培养出邓世昌、刘步蟾、严复、詹天佑、陈季同等一大批军事、科技、思想、外交人才。

向海图强,外交官走进福建马尾追寻“船政往事”_fororder_2

外交官们在铁胁厂内参观 摄影 赵博

向海图强,外交官走进福建马尾追寻“船政往事”_fororder_4

外交官们在绘事院内参观 摄影 赵博

  漫步在文化园区,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船政衙门、绘事院、轮机车间、铁胁厂等历史建筑,让外交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他们时而驻足聆听,时而拍照留念,时而阅读沉思,沉浸式感受着中国近代船政人在内忧外患中奋发图强的精神。走进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1871年船政车床”“通济舰舵轮原件”等900余件馆藏文物全面展示了船政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智能沙盘、左宗棠AI智能体、3D影厅等现代科技的助阵,更让外交官们一步百年,直观感受船政的历史厚度和文化深度。

  “这是一处承载历史的地方,在这里,我看到中国人民过去是如何奋斗的,譬如如何造船,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等。”尼泊尔驻华使馆公使帕尔巴蒂·阿里亚尔表示,中国人民尤其是福州人民,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让她深感钦佩。

向海图强,外交官走进福建马尾追寻“船政往事”_fororder_5

苏丹驻华使馆二等秘书哈桑·伊布拉希姆(左)接受采访 摄影 赵博

  第一次来福建的苏丹驻华使馆二等秘书哈桑·伊布拉希姆也为中国船政的这段历史动容,感叹“这段厚重丰富的历史,深深打动了我”。他认为,中国人的创新图强精神值得学习。

  的确,虽然中国的“船政故事”已经掀开新的篇章,但“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依然熠熠生辉。罗星塔下,马江之畔,以中国船政为历史锚点,先辈们的“大船梦”已然启航新征程……

为您推荐

新闻
军事
娱乐
体育
汽车
城市